建设亲历者讲述江门铁桥“身世”!它曾是当时国内之最......
最近,
“江门铁桥将于明年拆除”这一消息,
勾起了很多老江门人的回忆
1983年,
江门市委市政府
为方便江门河两岸群众出行,
决定斥资200多万元
修建一座横跨江门河的人行天桥。
同年12月,该桥开始施工,
并被命名为“江门铁桥”。
当年修建铁桥有着怎样的考量?
当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我们有幸找到一位老专家
讲述江门铁桥的“身世”
八旬老专家讲述江门铁桥“身世”
关耀松:“1983年,江门成立地级市,为了加快发展,市政府提出将铁桥建起来。当时市领导很重视,而且江门正在搞交通项目大会战,1974年开始建蓬江大桥,修港口路、西江水厂,接着兴建江门铁桥,群众很支持、很高兴。”
老江门人都知道,上世纪80年代初,连接江门河两岸的桥梁仅有蓬江大桥,江门铁桥的选址之所以定在堤中路,除了因为可以让常安路、仓后路、莲平路与江门河对岸的江南路对接外,还有着其他方面的考量。
关耀松:“因为江门铁桥距离蓬江大桥1.1公里,距离比较合适,而且选址在南岸的居民、工厂上下班的市民比较多,人流比较集中,原先这里也是一个轮渡点,所以选这里比较合适。”
江门当时是省内重要的老工业城市,工商业基础雄厚,可能有不少人以为,江门铁桥肯定是由本地国企设计建造的,但随着关耀松的娓娓道来,江门铁桥的“身世”也慢慢被揭开了。
关耀松:“铁桥土建部分包括两岸桥墩、打桩、楼梯,是由开平第二工程公司施工,桥梁本身的设计是由原铁道部大桥局的设计处设计的,当时设计都是用手摇计算机计算。钢梁是由山海关桥梁厂加工的,分成14段加工,加工好之后,用火车运到广州,再用汽车接运到江门。”
钢梁运抵江门后,
施工人员又是怎样吊装到桥墩上的?
铁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?
关耀松:“江门铁桥当时是国内跨度最大的城市跨河人行钢桥,采用横向焊缝,焊接是采用钢衬垫单面焊、双面成型的新工艺,在国内钢桥安装过程中也是新采用的新工艺,被原铁道部评为优秀设计。”
在吊装过程中,
施工方是怎样进行作业的呢?
关耀松回忆,吊装作业难度有点大。
关耀松:“当时在河南岸拼装,由原铁道部大桥局第三工程处第一施工队拼装,拼装好后用两艘400吨的铁驳船,拉到桥址那里,再用起重架提升上去,最后放到桥墩上就位。”
关耀松回忆,施工期间要半封航与全封航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航道繁忙的问题,从拼装到吊装完成用了22天,所幸当时天气晴好,未延误工期。1984年10月,江门铁桥竣工投入使用,关耀松回忆说,当时现场很热闹。
关耀松:“江门铁桥剪彩的时候,两岸围观的群众非常多,一些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老人,都上了桥走走看看,场面非常热闹,还燃放了鞭炮庆祝。”
关耀松:“江门铁桥我有份参与建设,觉得非常荣幸,也很自豪。现在使用了30多年后需拆除,虽然觉得有些可惜,很不舍得,但我很赞同保留铁桥部分构件及建筑物,继续传承江门铁桥的记忆元素。”
新闻链接
关于江门铁桥
文艺工作者到江门铁桥采风
留存铁桥“倩影”
27日上午,我市几名文艺工作者来到江门铁桥附近采风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梁楷华一边用手机拍照,一边跟记者回忆关于铁桥的点点滴滴。
梁楷华:“我有些亲戚住在滘头,以前春节或者平日去拜访亲友,要等渡船,而且搭渡船很拥挤。那边是果酱厂,中沙市场旁边是棉纺厂,棉纺厂对面是塑料厂,我和同事工友经常走江门人行铁桥,所以对它非常有感情。”
朱艳华:“铁桥就好像半个月亮趴在江门河上面,特别在晚上灯光的映照下,很璀璨、很夺目。”
通过这次采风,朱艳华计划结合江门铁桥特色,以剪纸的方式留存铁桥“倩影”。
朱艳华:“今天专门过来采风,想创作一些有关铁桥的诗词,还有拍摄一些用于剪纸的摄影作品。”
梁楷华:“虽然江门人对江门铁桥很有感情,很不舍得,但时代发展了,铁桥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该‘退休’了。”
江门还有哪些城市记忆
有你的故事?
欢迎下方留言与我们交流
来源:江门广播电视台
编辑:东聆
✔江门男子反复腹痛!“元凶”是...